中國造船業(yè)訂單暴增背后
2014-04-08 08:26:50 來源:國際船舶網(wǎng) 編輯:國際船舶網(wǎng) 我有話要說
華爾街見聞日前報道稱,中國造船業(yè)存在奇怪的現(xiàn)象:盡管2013年新船訂單同比暴增92%,但中資銀行卻面臨數(shù)十億美元的損失。原因是造船廠未能按時交付訂單,或?qū)е裸y行損失數(shù)十億美元的退款擔保金。
Clarksons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新船訂單。截止2013年,新船訂單總額達370億美元,同比增長92%。但是,去年近1/3中國船廠訂單未能按時交付,盡管這比2012年36%的交付率有了明顯改善,但仍然不敵競爭對手韓國。
路透社報道稱,這意味著中資銀行向國外買家出具的高額退款擔保可能無法收回。通常國外船東會提前支付80%的貨款,但需要中國造船廠提供銀行開具的還款保函,以擔保船廠履行合約。
由于仲裁和庭審記錄并不公開,因此退款擔保涉及的具體金額無從得知。但中國進出口銀行、交通銀行和上海浦東發(fā)展銀行信貸員對路透社表示,退款索賠數(shù)額在2012年和2013年持續(xù)攀升。
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,為應對出口下滑趨勢,中國推出大規(guī)模貨幣刺激政策,中資銀行蜂擁進入造船業(yè),為其提供大量金融支持。但在2010年,造船需求下滑、成本上漲,造船廠無法及時交付訂單,國外買家不斷施壓要求退款。但船廠不愿訂單和預付款流失,于是將銀行訴諸法院,要求法院下達賠付退款禁令,意圖阻止銀行向國外買家退款。
中資銀行進退兩難:一旦執(zhí)行國內(nèi)禁令不向國際買家退款,那就必須面對在國外司法管轄區(qū)被買家告上法庭的風險;然而,如果銀行支付退款或者向船廠尋求索賠,那么又將承受來自當?shù)卣膲毫,將來在當(shù)亻_展業(yè)務的機會就將減少。
實際上,銀行并非無辜。前東方造船財務總監(jiān)AKM Ismail評論稱,中國想取代韓國成為全球最大造船國的雄心鼓勵著銀行放貸,他們甚至都不做徹底的盡職調(diào)查。
律師表示,在很多案例中,銀行不要求造船廠出具任何特定抵押品,部分原因可能是這些擔保更像是一種保險形式,而非貸款。這就造成銀行深陷訂單違約的漩渦。
中國民生銀行一名財務高管說:“還款擔保已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。”目前尚無中國的銀行在海外法院打贏還款擔保官司的案例。英國諾頓羅氏律師事務所駐香港合伙人吉米·詹姆斯說,這個問題如今變得十分嚴重。業(yè)內(nèi)人士表示,責任不能完全歸咎于中國造船廠。許多外國買家利用了中國造船廠的弱點及中國的銀行經(jīng)驗不足。
中國造船行業(yè)2013年新增的訂單比前一年增長92%。但這并不能拯救所有造船企業(yè)。報道稱,80%的新訂單流向20家大型船廠。人們擔心如果政府不出手救助,飽受債務困擾的中國造船業(yè)將迎來違約潮。許多情況下,銀行并未要求造船廠抵押擔保物,這將令銀行深陷違約賬單中。
香港獨立律師行Howse Williams Bowers航運金融合伙人Jonathan Silver對路透社表示,中資銀行已經(jīng)陸續(xù)削減此類風險敞口,包括要求船廠將正在建造的船舶作為擔保抵押品。
不過,國外買家也并非總在扮演受害者。據(jù)AKM Ismail透露,國外買家利用中資銀行的弱點,在退款擔保問題上掌控著主動權(quán)。一些買家常常賭博,船舶建造完成時若價格上漲,他們立即出手獲利;若價格下跌,他們就會拒絕船舶交付,并要求全額兌現(xiàn)退款擔保金。他舉例說,東方造船曾有兩三艘船舶未能及時交付,但已完工90%。然而,買家甚至在船廠愿意重新協(xié)商并下調(diào)價格的情況下,仍堅持取消訂單并尋求退款。
投資者擔心,如果中國政府不出面,那么中國造船業(yè)有可能出現(xiàn)一波又一波的訂單違約。